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社会各界纷纷倾注力量付出行动为了鄂伦春的明天
http://heihe.dbw.cn   2005-02-01 10:56:39

    东北网12月31日电12月8日,10名鄂伦春少年告别山乡,踏入了黑河艺校的大门,他们和三个月前先期招录入校的9名鄂族少年一起,成为第一批由国家集中培养的鄂伦春族艺术人才。这是我市民族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人口不足一万人的六小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为了成就这一关乎鄂伦春族传统文艺传承的人才培养事业,省市民委、黑河艺校和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纷纷倾注力量、付出行动,大家所有的付出只有一个目的——为了鄂伦春的明天。

    鄂伦春族下山定居五十年来,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个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对艺术人才的培养还是空白,一些传统的、古老的文艺遗产由于缺乏记录而濒临失传。为了抓紧抢救和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艺术,市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1991年便开始运作培养鄂族艺术人才,但由于各种原因,此事一直没有进展。然而,民委的同志们并不气馁,今年3月,市民委的负责同志又一次赶赴省城,将《关于培养鄂伦春族文艺人才的紧急请示》呈送到了省民委有关领导的案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争取,省民委终于做出批示:在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专项安排15万元,作为培养鄂族文艺人才的学费补贴,并将继续对此项工作给予支持。按照省民委为此作出的规定,鄂族学生在校期间80%的学费将由国家承担。也就是说,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每名鄂族学生可获得国家资助2万元。

    历经14年的呼吁和争取,黑河市终于在抢救鄂伦春文化艺术、填补鄂族艺术人才培养空白的道路上走在了全国各地的前面。市民委的同志们带着激动和欣喜立即会同黑河艺校的有关专家投入到招生行动之中。先后做过直肠纤维瘤、乳腺癌和子宫切除手术的民委副主任、鄂伦春族女干部莫金凤和艺校的同志们先后七次深入新生、新鄂、新兴鄂伦春民族乡进行学苗摸底。在一次去新生乡摸底的途中,吉普车掉进了冰湖中,大伙趟着冰水将车推了出来,进村时一行人都冻得说不出话了。回来后不久,莫金凤便住进了医院。

    市民委和艺校的同志们跑遍了鄂乡的村村寨寨、接触了近百个鄂族孩子,最终从符合条件的孩子当中精选了19个,分两批招录进入黑河艺校。招生结束后,他们又一同为这些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利用一到两年时间,培养他们打牢艺术功底;再用两到三年时间,聘请鄂族老艺人向他们传授濒临失传的鄂伦春传统文艺,让鄂族文化的薪火在这些艺术苗子的手中接续和传承。

    对这19个肩负重望的鄂族少年,黑河艺校和社会各界纷纷伸出了欢迎和帮助之手。艺校的宿舍不够用,学校立即招集工匠加班加点建设宿舍,并为鄂族学生新购置了床铺和桌椅、新雇了厨师。看到大多数学生家庭比较拮据,艺校又作出了免收鄂族学生住宿费用的决定,仅此一项,学校每年就减少收入近2万元。学生阿尔探自幼丧母,父亲体弱多病,家里生活十分窘困,市妇联的同志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争取把她列入被救助女童中;市星海琴校免费让阿尔探进校学习电子琴;民委的莫金凤还将自己女儿的电子琴赠送给了她。

    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汇成了一股暖流,在寒冬里温暖着鄂族群众的心。鄂族学生刘庆月的父亲刘辉几次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忘不了这些改变了自家孩子命运的人们、那些为鄂伦春的明天做出奉献的人们。

来源: 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     编辑: 温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