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2月27日“金杯银杯我不要,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我不要,要百姓的夸奖;权大权小我不比,只看百姓兜里有多少钱;说千好说万好不如给百姓办件实事好。”这就是格球山农场第二管理区书记、主任张殿春四年前在上任原工副业队队长职务时对百姓说的话。
四年后,由于管理体制的变化,过去的生产队已经变成了管理区,张殿春的年轮记忆也画满了44周岁。参加工作26年来,他始终工作在基层,最了解的就是百姓的心。
2001年当张殿春接过原工副队队长的接力棒时,亩耕地预留金几乎没有,当年亩交50元预留金,利用机车抵押借款127万元,职工陈欠、职工挂账、机车欠款累积超过百万元,有三台机车已临资不抵债,告上了法庭进行封车拍卖。他与班子成员商量,一定保住机车,保住现行家人的生活,保证队里种植户农时不误。班子成员担保,以借款分期偿还方式与法庭达成协议,三台车保住了,驾驶员的生活出路解决了,职工的利益保住了。
同样是2001年,队里俗称的奶牛大院14户人家200多头奶牛靠挑水、拉水解决人畜用水问题。场区7栋房50多户人家,由于地下1.5米以下都是石头多而大,水管冬春两季都是冻着的。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在农场的大力支持下,从管理费中拿出3万元,职工自筹一块,解决了工程款,雇来了挖掘机和施工队,彻底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使全队378户人畜24小时吃上饮用水。
许敬轩是队里没土地、没机车、没奶牛的“三无户”,2002年他与张殿春结上了帮扶对子,并担保贷款3000元,搞食用菌养殖项目,当年不仅还上了贷款,还收入2000多元。如今许敬轩家生活富足,固定资产已超过3万多元。2004年为了解决全区150名“三无人员”的生活问题,张殿春同班子成员一道,成立了50人的劳务队;从规模家庭农场土地中抽出328公顷,由61名“三无人员”耕种;对16名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推荐到规模家庭农场、部队农场、地方林场和俄罗斯打工;组织23户能吃苦、肯出力的家庭从事奶牛、大鹅、獭兔、食用菌养殖、种植大棚蔬菜,为弱势群体解决了基本生活费收入的难题。
2004年张殿春所在的管理区实现了职工挂账、职工欠款和机车欠款为零。种植业纯利润580元,亩利润100元,户均收入1.8万元,人均收入6500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地区级党风廉政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