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爱我所爱今生无悔--爱辉区第五中学教师王淑芝
http://heihe.dbw.cn   2005-02-01 10:56:39

    东北网黑河日报12月23日春华秋实是桃李生命运动的循续,而培桃护李则是园丁生命活动的轨迹。作为一名辛勤而又平凡的“园丁”,爱辉区第五中学的王淑芝老师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三十几年来,她把教育作为自身的信仰,爱岗位,爱学生,爱事业,在教书育人这片热土上谱写着人生华美的乐章。

    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无穷的动力。王老师爱她的每一名学生,她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授业解惑,更有母亲般的关心和温暖。1998年,她带了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的34名学生都是从爱辉区附近林场招上来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第一次摸底考试,就有20多名学生不及格。像这样一个基础不好的班级,没有谁会指望它能出好成绩,只要平平安安带到毕业也就可以了。可王老师却不这样想,从接这个班的那天开始,王老师就把她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进去。从此,在王老师的日历上,休闲娱乐的星期天、节假日消失了。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时钟,分秒不停地学习着、工作着。备课、上课、辅导……这个班的学生都住宿,每天晚上,王老师陪着他们学习,按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别为他们补习功课,基础最差的学生,她就从小学课程开始补起。有时太晚了,她就干脆留在学校住下。

    学生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王老师在生活上兼起了家长的责任:每晚叮嘱他们刷牙、洗脚,早晨叫醒他们晨练,哪个同学饭费不够了,她就默默地给垫上,哪个同学想家了,她像母亲一般的去安慰……她安排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负责工作,渐渐的,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班里形成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局面,班级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半个学期过后,班级的面貌焕然一新,纪律、卫生、学习都迎头赶上了。中考时,这个不被人寄予期望的班级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两名同学考入重点高中,两名同学考入中专,其他同学也都考进了普通高中。毕业的那天,同学们舍不得离开像妈妈一样的王老师,围着她都哭了……

    王老师的家庭并不宽裕,爱人在她29岁那年就去世了,她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过的日子可想而知。可是这些年来她给孩子们补习从来都是免费的,家长们过意不去,给她钱,送来山产品,都被她婉言谢绝。而对待贫困学生,她却倾囊而出。学生焦海峰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有病,王老师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钱来为焦海峰交书杂费,买学习用品、衣服,平时交复习资料的钱王老师随手就给他垫上,在王老师的帮助下,焦海峰顺利完成了学业。上了高中后,焦海峰还把王老师当做自己的好老师、好妈妈,有什么事都愿找她商量。

    对于后进生,王老师坚信:“春风能化雨”。学生王磊有一阵迷上了打游戏,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把钱都用在玩游戏上了,没钱吃饭,王老师知道后就拿出钱来给他垫上。一天夜里,王老师得知王磊和另一名学生又跑出去玩游戏后,非常着急,她一家网吧一家网吧开始找,从夜里十二点一直找到凌晨三点,找到后,她打车将两名学生送回了家,并叮嘱家长千万不要打骂他们。第二天,她又为这两名学生补落下的课程。无声的教育要比雷霆万钧更有说服力,王磊被老师的一片真诚感动了,从此后,他远离了网吧,把精力都用到了学习上,进步非常快。王老师就是这样,用对学生的爱心书写对事业的真诚。

    爱岗、爱生,是推动王淑芝忘我工作的动力,“看到学生健康成长是我的一种精神快乐”,朴素的话语,折射出她那颗对学生赤诚的爱心,她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区劳模,她感到作为一名教师,很满足、很充实。她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要当一名教师。

来源: 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     编辑: 温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