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1月30日电 今秋,金色田野捷报频传:我市粮豆薯总产147.4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3.6%。
产量翻番、收入增加,农业丰产丰收的动力何在?记者近日在涉农部门和农村采访,了解到了农业丰收背后的许多有利因素。
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黑河作为农业市,土地广袤,耕作历史悠久。前两年,我市自然灾害不断,粮食减产、农民减收,农户种田的积极性受挫。
尽管一些地区庄稼不收年年种,但对土地投入不足,地力下降。
今年初,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优惠政策。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起,黑龙江省率先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并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补贴、良种补贴。
一号文件,一免两补,如强劲的东风吹遍乡村,我市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
今年全市共发放一免两补款2.49亿元,农民人均受益356元。
随着农民种粮热情的高涨,一时间,农用物资成了抢手货,良种火爆、化肥畅销、农机热卖、耕地紧俏。
早春4月,孙吴三丰种子公司门庭若市,天未放亮,院内就挤满了购种的农民,几天功夫,4万公斤良种一抢而光。
今年,我市良种普及率高达95%以上。
经营化肥的商家,大都送货上门,冰雪初融,送化肥大军浩浩荡荡,11.5万吨化肥及时下摆。
良种、化肥先行一步,农机更新紧随其后。全市仅大中型农机具、拖拉机就购入2200多台,同比增长123%。
孙吴县正阳乡向阳村村民任守君,几年前打算买联合收割机,但思前想后,举棋不定。中央一号文件给他吃了定心丸,他终于买下了机器。
各地的农机商店,车水马龙,人流如梭。孙吴农机总汇商店仅两周300台农机具销售一空。
爱辉、嫩江等地北部山区,由于无霜期短,产量低,一部分低产田成为弃耕地、撂荒地。一免两补政策实施后,这些低产田也成了香饽饽。今年全市新增耕地214万亩。
许多农户承包田有限,他们纷纷到农场、林场包地。爱辉区西岗子镇西岗子村李传民,自家耕地仅两公顷,他外出包地,摇身一变成了“地主”,该村像他一样外包地的20多户,包地近500公顷。
今年,我市农业投入18亿元,同比增长20%。投入增加,抗灾能力增加,尽管今年我市遭受春涝、夏旱、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但粮食喜获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