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1月30日电茶能醉人何需酒?书能香我不用花。走进我市规模最大的民营书店——剑桥书城,欣赏着店内空灵的轻音乐,浏览着散发油墨清香的书籍,你会慢慢地沉醉在浓郁的文化气息里,你会心花怒放于知识的阳光雨露中。
营造这文化气息,播撒这知识雨露的人是一位爽朗而又谦和的青年,他叫王代国,是联通黑河分公司的一名职员,业余时间,他和妻子孙艳萍经营着一家规模较大的书店——剑桥书城。
从学生时代起就以读书为乐事的王代国曾经为了寻找一本好书跑遍全城的书店,也曾经在出差时整日泡在大书城里。泛舟书海之中,他发现一个目标在自己的心中越来越清晰——开一家颇具规模、格调高雅的书店,让书香浸润更多读者的心田。
经营图书投入大,资金回报期长,因此好友们听了他的想法都表示反对。可王代国一心要选择契合自己志趣的经营项目,在他眼里,书籍经营不仅是个营利项目,更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2003年他求助亲友筹措资金150万元,购买了一处门市楼、购进了十余万册图书和一些音像制品,并动员在通讯行业工作的妻子辞职从事经营,就这样剑桥书城终于在王代国的手中诞生了。
为了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书籍,王代国和妻子主动与商务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国内著名的出版单位建立了业务联系,定期从这些出版社的新书目录里精选图书直接购进,从而避免了假劣盗版图书流入店内。在选择学生课外辅导材料时,夫妻俩更是一点都不马虎,他们经常拿着辅导图书的样品走进学校请教师浏览点评、向学生征求意见,然后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学生需求来指导进货。
把图书经营看作一项事业的王代国在提升剑桥书城的服务档次上下足了功夫。他聘请的营销导购人员全部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而且按照书城的规章制度,这些营销导购人员每天必须浏览熟悉10本新书,以便及时为读者提供可供参考的书籍信息。书城还在开业伊始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购买了一辆送书专用车为读者送书上门。此外,还根据读者的要求,开办了租书、预订图书、网上订购等业务。一次,黑河学院的一位同学把自己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弄丢了,按照规定丢书者要缴纳数倍的罚款,为了避免损失,这位同学来到剑桥书城看能否找到本书。书城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拿起长途电话与几家外地出版社联系,经过一上午的查询总算找到了这本书,虽然电话费已远远超出了这本书的利润,但大家却乐于分享读者的喜悦,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剑桥书城的人性化服务。
为了把书香洒到边城黑河的每一个角落,王代国用书籍搭桥踏上了倡导新风、奉献社会之路。剑桥书城开业的当天,王代国便向黑河二中、黑河好八连捐赠了价值2600多元的图书。今年“六·一”前夕,他又向贫困学生捐赠了价值800多元的图书,并捐款3000元用于资助贫困生。随后,剑桥书城与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委联合举办了“剑桥书城杯”全市青少年“五讲五做”主题演讲比赛,丰富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载体。剑桥书城还与团市委联合举办了“求真知、读好书”有奖读书活动,在社会上营造了求知尚学的良好氛围。日前,剑桥书城已被团市委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眼下,王代国正忙着投资扩大店面,开办剑桥书城分店。对于他来说,一肩挑着本职工作,一肩挑着不断扩大规模的书城,压力确实不小。但压力和辛劳对于他来说却算不了什么,因为王代国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已在传播书香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