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1月22日电现正值种植户们热销大豆,喜不自禁的时候,鹤山农场的小崔却望着自己堆在麦场的26吨陈大豆,怎么也乐不起来。
自2002年小崔在原鹤山农场某队担任会计,看到班子的其他成员种地发财,她怦然心动,也想捞点外块。要干就大干,性格豪爽的她一下子包了38.5公顷地,种上了大豆,到了秋后一算账,纯利润6万余元,手捧着一沓沓嘎嘎新的票子,她的胃口又大了,决定把赚来的钱再全部投到地里,生出更多的“票子”来。
2003年,小崔又接着种了38.5公顷市场田。由于涝灾,产量不是很高,38.5公顷的豆子才打了50多吨。收获的时候,在地头就以每公斤2.6元的价格卖了20多吨。剩下的26吨拉回了麦场。
要说人家小崔“点儿”就是高,虽然产量不高,可是2003年的豆价一路飙升创历史最高,每公斤卖到3.4元,这时小崔心里合计:咱得等等,多卖一分是一分,卖上个更高的价钱。别说,她还是真有先见,当年,有的种植户豆子居然卖到了 3.6元每公斤。这回小崔就更塌实了。“好女不愁嫁”呀咱接着等,非卖到3.6元不可
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小崔开始有点着急了,怎么还不见给出每公斤3.6元的“老客”来收豆子呀﹖原来,是人家个别“老客”为凑车皮冷不丁给的高价,这次好运和崔红霞擦肩而过了。26吨大豆越等价越落,到后来干脆无人问津了。
到现在,小崔家的26吨大豆还在麦场上受着风吹日晒,鼠嗑雨淋,新豆已经进场,陈豆更没有竞争力了。本应该卖上好价的豆子却成了她的一块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