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0月27日电 金色的秋天,金色的收获。伫立在广袤的田野,盘点累累的硕果,我们为广大农民兄弟战胜严重春涝、霜冻、冰雹等多种自然灾害取得的成绩感到欢欣,为我市实施农业强市战略、鼓实农民腰包的务实举措感到喜悦。
金色的收获
种植业丰收在握。今年,我市在农业生产中,把发展大豆经济、绿色经济排在前位。面向市场需求,定位主栽品种,主要作物小麦、大豆、水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4.4%、32.1%、24.9%、16.9%,高油大豆、绿色作物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
立足于农民增收,我市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及大豆经济的同时,加快主辅换位的步伐。如今,山脚草塘,农舍村边,处处牛哞羊欢,养殖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三季度末,肉牛存栏15.8万头,同比增长24.3%;奶牛4.1万头,同比增长50%;山绵羊58.1万只,同比增长22.2%,其中,绒山羊15.7万只,同比增长20.5%。
努力构筑现代农业新格局,做大“六大产业”。我市重点发展柞桑蚕、沙棘、北药等林产经济,种植沙棘达到10万亩,北药1万亩。农村劳动力转移扎实推进,进城务工,南下打工,黑河农民神采飞扬,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9.2万人。
深情系三农
金色的收获源于中央的好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如和煦春风,似甘霖雨露,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给希望的田野带来新的希望。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市选派2000多名干部分赴各地,大力宣讲党的富民政策,开展“一免两补”。全市免征农业税13984万元,发放粮食补贴资金9775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185万元。
金色的收获源于我市坚定不移抓实“三农”工作。强化目标管理,涉农部门把职责体现在工作上,考核落实在服务上。物资投入上,狠抓质量标准和保证供应,投入化肥11.5万吨,柴油4.5万吨,农药1207万吨,农膜2000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进乡入户传播实用技术,推广新品种,辟建试验园区,实用科技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田野展新篇
大豆是我市主打品种,在发展大豆经济上,我市落实定单568万亩,确保农民的利益。大力推广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发展牛羊经济,我市在平原地区建立了优质奶牛产业带,在山区重点发展优质肉牛、肉羊、绒山羊产业带。 养殖业的发展必须有龙头企业的牵动。目前,我市正在建设日处理500吨鲜奶的北安完达山乳业,年屠宰3万头肉牛的嘉宇畜产品有限公司已经试生产,年屠宰加工5000头肉牛、4万只肉羊的孙吴茂田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和五大连池蒙阳、龙镇的肉羊加工厂也已投产使用。
五大连池市以北京为中心,在大连、天津、威海等13个大中城市辟建83个劳务输出基地。
我市发展绿色经济优势独特。今年,全市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达20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达15个。
走出国门,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对俄境外土地开发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大棚面积14万平方米,对俄农业开发展示一幅美好的画卷。 千里沃野,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