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0月12日电 黑河市革命老区建设令人刮目相看,在全市6个县市区的14个乡、镇,146个行政村,330个自然屯,16.5万人口中,生产生活环境都有明显改观,有的已经步入富裕村或富裕户的行列。老区人民精神了说起如今的好日子,老区人当然忘不了领导们的关怀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由于种种原因,老区经济发展滞后,市委、市政府把革命老区工作抓在手上,经常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向老区倾斜,促进发展。领导们同市老促会一起谋划老区发展的策略,动真情,办实事。调整充实了市老促会领导力量,使其更好地发挥协调、督促、服务、衔接的作用。老促会的老同志不负所望,他们向上反映情况,跑项目;对下搞调研,掌握实情,不辞辛苦,尽力为老区办好每一件事,深受老区人的尊爱。近两年,市县两级老促会总结印发各种宣传材料30余篇,五大连池、逊克县撰写出版发行了《巍巍朝阳山》、《黑水铭志·伟绩永存》的图片资料。有的县市区组织“三下乡”宣传队和老区革命史教育报告团搞宣传教育活动。市老促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各类典型15个,其中有3个典型经验在省的会议上交流。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弘扬老区革命精神,加深了社会对革命老区的了解,为老区加快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改变老区落后面貌,势在发展,重在支持,仅靠老区人民自己身单力薄,难以脱贫致富。市委、市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同老区结成帮扶对子,推进老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近几年,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市计委、教育局、水务局、农业开发办等单位有针对性地为老区帮扶解难,卓有成效。市财政局帮扶北安市革命村修路、建桥、办教育,调整产业结构,一年抓几件事,年年都有新成果。该村人均收入2002年2158元,2003年增加到2286元。
各帮扶单位在基本帮助解决了革命老区的村、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之后,想办法,下功夫大做调整产业结构文章。五大连池市朝阳乡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苦于资金短缺,起步艰难。市、乡政府协调贷款大力扶持;各级老促会与扶贫办配合向省争取15万元搞黄牛养殖,今年又争取12万元畜牧扶贫资金,培植了老区农民发展畜牧业的后劲。目前,全乡奶牛存栏215头,肉牛存栏3675头,奶羊存栏27680只,绒山羊存栏10925只,并建一座肉羊屠宰厂,年屠宰2万只,畜牧业年创收353万多元,人均增收450元。
上项目带动促发展,是扶贫开发老区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市、县帮扶部门重视、省里支持,一批批扶贫项目落地有声,为老区开发建设注入新活力。去年我市有关部门协力争取省和国家为老区投资扶贫项目8个,共309万元。其中有北安市城郊乡日光节能温室150万元,爱辉区爱辉镇改水30万元,北安、孙吴两市县人畜饮水井10眼91万元等。今年上半年,省批复的项目19个,其中有人畜饮水、乡镇卫生院建设、供水网建设、畜牧养殖、有机食品,桥涵建设等,合计资金约422万元。
|